图书介绍

中国全史 第1卷 中国通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全史 第1卷 中国通史 上
  • 《中国全史》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 ISBN:753871439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全史 第1卷 中国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上古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先秦史8

第一章 远古原始社会8

第一节 华夏起源期8

一、中国人的起源8

二、北京人9

三、新人种14

第二节 前氏族社会16

一、旧石器时代16

二、前氏族社会生产关系和家庭关系22

三、前氏族社会意识形态27

第三节 氏族社会35

一、历史新趋势35

二、新石器时代38

第四节 晚期新石器文化与田野农业之出现45

一、氏族家庭关系48

二、氏族社会的意识形态56

一、夏的起源与发展63

第二章 奴隶社会63

第一节 夏朝63

二、夏朝的社会生产65

三、夏朝的文化艺术67

第二节 商朝68

一、商的起源和发展68

二、商的社会生产74

三、商代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83

四、商代的意识形态97

第三节 西周102

一、西周的兴亡102

二、西周的土地制度106

三、西周的手工业与商业110

四、西周的没落113

第三章 先秦社会大变革117

第一节 春秋117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117

二、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120

三、强国的争霸活动122

四、春秋时期各国君主权力下移和卿大夫的兼并斗争128

五、春秋时期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关系129

六、孔子及其学说思想130

第二节 战国132

一、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132

二、战国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137

三、各国变法和新的君主集权制139

四、战国时期的官制、兵制和法律141

五、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143

六、战国时期边境内外各族147

七、诸子的思想与学说149

第二编 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确立——秦汉史155

第一章 秦155

第一节 秦王朝建立155

一、由秦国到秦朝155

三、多民族国家的兴旺157

二、秦朝的领土157

第二节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60

一、皇权的确立162

二、中央官僚机构163

三、地方官僚机构168

四、官吏的任免和等级制度172

第三节 土地、赋役、军事和法律制度174

一、土地和赋税制度174

二、兵役和军制175

三、法律制度176

第四节 秦朝经济文化政策182

一、经济政策182

二、文化政策184

第五节 秦王朝的残酷统治185

一、从分封之议引起的焚烧诗书186

二、从求长生药到坑杀儒生187

四、荒淫腐朽的生活188

三、豪华富丽的宫殿建筑188

五、惊人的陵墓建筑189

第六节 秦王朝的灭亡190

一、各地人民反对秦暴政的斗争190

二、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191

三、项羽、刘邦继续领导反秦战争193

四、楚汉战争197

第二章 西汉199

第一节 西汉王朝的建立199

第二节 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202

一、汉高祖稳定封建秩序的措施202

二、文景之治203

三、削弱王国势力204

四、对匈奴的和亲和对南越的安抚206

第三节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07

一、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07

二、实行察举制度 建立太学207

三、削弱丞相权力209

四、加强中央军力210

五、设置刺史211

六、任酷吏 严刑法211

七、统一货币212

第四节 西汉的全盛时期213

一、思想统治的加强213

二、政治制度的变革214

三、武帝时的财政、经济政策变化217

四、“昭宣中兴”221

第五节 西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225

一、匈奴226

二、西域诸国 张骞通西域228

第六节 西汉阶级矛盾的发展与王莽改制233

一、汉武帝末年的农民暴动233

二、昭、宣时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34

三、西汉末年阶级矛盾的尖锐235

四、王莽代汉和改制236

一、绿林军238

第七节 绿林、赤眉起义及其失败和东汉的建立238

二、赤眉军239

三、农民起义失败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240

第八节 西汉经济的发展241

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241

二、手工业发展的水平251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258

第一节 东汉王朝的建立264

第三章 东汉264

第二节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268

一、重建专制政权268

二、统治机构和制度的变化271

第三节 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274

一、“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274

二、释放奴婢,减省刑法276

一、班超出使西域278

第四节 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278

二、汉、匈在西域的争夺280

第五节 东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282

一、外戚、宦官的黑暗统治282

二、官僚士大夫集团的形成 门阀的出现284

三、清议和党锢284

第六节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286

一、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286

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汉族百姓288

第七节 东汉的灭亡290

一、黄巾大起义290

二、割据形势的再现和东汉的灭亡294

三、赤壁之战和东汉灭亡297

第四章 秦汉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思想文化299

第一节 秦汉时代的社会生活299

一、饮食和服装299

二、居住与交通301

三、婚、丧习惯及社会风俗303

第二节 秦汉时代的科学技术主要成就305

一、数学、天文、历法的发展305

二、物理、化学、地理学和医学的成就306

第三节 哲学思想和宗教迷信309

一、以儒为主各家融合的哲学、政治思想309

二、谶纬之学盛行和反谶纬的思想311

三、迷信和宗教313

第四节 经学、史学和文学艺术315

一、经学和史学315

二、文学和艺术317

第三编 民族大融合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史323

第一章 三国323

第一节 三国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323

一、魏324

第二节 鼎足而立的魏、蜀、吴324

二、蜀326

三、吴327

第二章 两晋330

第一节 西晋330

第二节 东晋333

第一节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社会341

一、十六国与五胡341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341

二、人民的生产与生活342

三、各族所建政权的性质343

四、编户与荫附户口343

五、少数族政权与汉族士庶的关系344

六、佛教的传播与发展345

七、东西交通346

八、分裂与融合346

一、前凉347

二、成汉347

第二节 十六国的更替与兴衰347

三、汉348

四、前赵349

五、后赵349

六、前燕351

七、冉魏351

八、前秦352

九、后秦354

十、后燕355

十一、西秦355

十二、后凉356

十三、北凉356

十四、北燕357

十五、夏357

十六、南燕358

一、宋359

第一节 四朝更替359

第四章 南朝359

二、齐360

三、梁361

四、陈362

第二节 南朝的政治状况363

一、加强皇权363

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364

三、与北魏的战争365

一、士族的庄园经济366

四、侯景之乱与南朝的衰败366

第三节 南朝的经济366

二、赋役制度367

三、农业、手工业、商业367

第四节 南朝社会状况及阶层368

一、士族368

二、庶族369

三、侨人与南人370

一、北魏371

第五章 北朝371

二、东魏375

三、西魏375

四、北齐376

五、北周377

第一节 隋朝建立381

一、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381

第一章 隋朝381

第四编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五代史381

二、平定三方叛乱383

三、改易官制384

四、统一南北385

第二节 隋朝的改革与发展387

一、改革兵制387

二、改革行政制度388

三、改革选举制度388

五、制订开皇律389

四、改革府兵制389

六、均田制的继续和农业390

七、富实的仓库储积391

八、手工业和商业392

九、炀帝的继位393

十、大运河的开凿394

十一、隋朝与国内少数族的关系394

十二、隋和外国的关系395

第三节 隋朝的覆亡396

第四节 隋朝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403

第二章 唐朝建立406

第一节 晋阳起兵和进据关中406

第二节 建立唐朝 统一全国409

一、李渊称帝409

二、四方不宁410

三、来自各方的宰相412

一、三省六部与九寺三监415

第三节 唐承隋制 充实完善415

二、官、阶、爵418

三、职制 监察 考课419

四、限制皇权420

五、军事制度421

六、官吏选拔的途径422

第四节 高祖时期主要战争425

一、薛举犯唐425

二、定河东427

三、晋阳归唐429

四、取东都429

五、唐平萧铣432

六、北征刘黑闼434

第三章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38

第一节 玄武门之变438

一、太子与秦王438

二、弟兄交锋441

一、导我以礼义 弘我以政道442

第二节 贞观君臣论治道政术442

二、“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445

三、君臣行事准则447

四、选拔贤才449

五、贞观之治的出现451

第三节 措置失当 准备后事453

一、树立新门阀的失败453

二、亲王相争454

三、刘洎被杀与李勣贬出455

第四节 唐前期社会经济和课役制度456

一、地主经济和租佃关系456

二、均田制457

三、课役制度457

四、农业的发展458

五、手工业的发展458

六、商业的繁荣460

七、均田制与租调制460

热门推荐